市统计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范文

述职报告 时间:2023-03-29 浏览
【www.daguanqiang.com - 述职报告】

  市统计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

  2018年是全市统计部门励精图治,砥砺前行,奋发有为的一年。我们在市委、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,在省统计局领导和各业务处室的精心指导与大力支持下,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,深入贯彻落实习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总理重要指示精神,紧紧围绕市委、市政府提出的“重振雄风,再创辉煌,重返全省第一方阵”这个目标,锐意开拓进取,强化统计职能,着力提升统计服务水平,为实现蚌埠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统计保障。

  一、不辱使命,充分发挥好统计职能作用

  围绕我市“十二五”和2017年总体的发展目标、任务和要求,年初伊始,我局就确定了全年统计工作的重点,即紧紧围绕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积极发挥统计部门职能作用,做到应报尽报,应统尽统,努力构建与皖北地区中心城市地位相匹配的经济社会发展格局。我们不断开拓进取,加大对工业、固定资产投资、商贸、服务业等重点行业的统计跟踪监测,严格落实上级各项统计新规,奋力完成各项统计工作任务,为保持全市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快进发挥了积极作用。确保了我市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在延续上年回升向好的基础上,呈现速度加快、结构趋优、运行总体平稳的良好态势,多数经济指标增速好于全省、实现稳中趋进、领先皖北、位次前移。省通报我市11项主要经济指标,有6项指标增速居全省前4。其中,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大关,完成1007.9亿元,居全省第9位,增长11.1%,高于全省0.7个百分点,居全省第4位,同比前移1位,圆满完成全年任务。

  数据的背后是工作,工作的背后是责任。统计部门为全面、真实、客观的反映全市的经济发展成果发挥了应有的职能作用。

  二、深化改革,不断完善企业一套表联网直报数据质量

  为提高全市三上企业及重点服务业企业联网直报数据质量,我们重在夯实统计数据基础,抓好企业名录库建设,积极协同各职能部门深入县区和企业,摸查企业规模,积极帮助和督导符合标准的企业由四下企业申报晋级为四上企业;坚持“先进库、后有数”,“要进库,走程序”的原则,认真把好企业入库关。目前,我市经省局、国家统计局审核认定的“四上”企业共1549家,其中,工业693家,建筑业166家,批发零售企业240家,住宿餐饮企业69家,房地产企业 188家,重点服务业企业193家,专业调查单位与名录库保持完全一致,名录库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居于全省前列。

  三、精心筹备,扎实开展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

  在蚌埠市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的正确带领下,市统计局积极牵头协调市直35个成员单位,扎实做好普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。一是组织开展调研活动。在认真总结前两次经济普查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,高质量地完成了《关于统计指标与会计指标的差异性探讨》,对三经普正式实施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。二是领导高度重视。三经普实施以来,市委、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过问每个环节进展情况,特别在全面进入单位核查阶段,市委常委召开了三经普专题会议,研究部署和指导三经普工作。三是落实经费和物资保障。及时编制了我市三经普经费总体预算,2017年度市财政拨付到位60万元。市局给县区下拨了27万元“两员”补助经费,以解县区燃眉之急。同时,认真做好向省局申报请领经普物资,并及时接收和分发到县区局,确保普查工作及时开展。四是广泛开展宣传活动。充分利用各种媒体、媒介全方位、立体化、多角度、高频率地开展声势浩大的经普宣传,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,为普查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。我市三经普阶段性成果已经展现,全市核查法人单位数1.55万家,比二经普增长65%;个体户近20万户,比二经普翻一番。为做好正式普查登记工作,我们制定了严格的奖惩机制和巡查制度,确保普查单位不重不漏、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信。

  四、强化分析研判,服务决策需要

  一年来,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和经济下行的压力,全市统计系统直面挑战,深入调研、加强监测、认真研判,适时提供统计分析报告,供市委、市政府决策参考。一是加强对统计数据的分析解读,用数据说话,联系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趋势,加强对全市经济形势的分析研判,不断推出精品分析,较好地发挥了统计服务的职能作用。全年,撰写各类统计分析报告63篇、发布统计信息432篇,其中23篇统计分析分别受到书记、白金明市长等四大班子领导批示。为市委、市政府和各职部门做好科学决策、科学规划及社会公众客观了解蚌埠经济社会发展状况,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作用。二是加大局域网建设,对统计局内外网进行了全面改版升级,内容更加丰富,时效性和实用性更加鲜明,较好地推进了政务公开工作。三是增强统计预警能力。搭建了全方位、多视角、高效便捷的统计监测预警平台,对全市主要考核指标完成情况,进行实时监控,及早介入,提前预警。

  五、存在的差距和问题

  (一)全市三经普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认识,加大执行力度。一是与省内其他地市相比,宣传力度仍需要进一步加强;二是行政区划调整和较大范围的拆迁增加了单位查找难度;三是基层普查机构人员力量薄弱;四是“四下”单位和个体户配合程度偏低。

  (二)统计队伍人员结构不合理,力量薄弱。一是局机关人员在编在岗人员整体年龄偏大,受编制限制,年轻同志进不来。二是县区统计人员少,与担负的统计工作任务不相符。

  六、2018年工作目标

  (一)全力做好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。省统计局将依据三经普数据对各地市的经济总量进行测算。我们将全力以赴,密切与相关部门配合,高质量的完成经济普查工作。为全市经济总量提升,位次前移做贡献。

  (二)进一步提升统计服务水平。围绕主题主线,强化统计预警监测、服务决策的职能作用。扎实做好gdp核算、文化产业调查、民营经济监测等重点工作,积极开展调研、出谋划策,为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更多、更好的统计服务。

  (三)积极做好“四上”企业申报工作。增加“四上”企业数量,是提高经济总量和速度的重要保证,也是我市重返全省第一方阵的基础。

  (四)加强统计队伍建设,锻造一支高素质的统计力量。以建设学习型机关为抓手,积极探索学习管理新模式,努力在提升干部队伍素质、提升统计服务全市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上下功夫。

  市统计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

  一、目标完成情况

  (一)省级目标完成情况。根据省通报,2017年我市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525.2亿元、增长28.8%、资金到位率55.9%,分别居全省第4位、第9位和第1位。

  (二)市级目标完成情况。全年引进市外亿元以上项目108个,其中包括台湾巨力旺食品观光产业园、新大地汽车产业园、台一国际等10亿元以上项目18个,利用市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550亿元、增长31%,圆满完成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100个、利用市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500亿元的目标任务。

  二、重点工作情况

  (一)突出招大引强,实施精准招商。围绕重点地区、重点产业、重点企业开展专题招商20余次,先后拜访了康佳、达利、英业达、鸿利光电、大成食品、黄河实业等行业龙头企业200多家;邀请了吉利集团、山东方圆集团、天信集团、普洛斯集团、汇源果汁等知名企业来蚌考察,积极推进项目合作进展。举办了汕头、佛山招商恳谈会、百家民企进皖北蚌埠行等招商活动,与志高空调、日丰电缆、万和电器、正泰集团等50余家龙头企业达成合作意向。

  (二)强化产业研究,推进科学招商。深入研究新型显示、工业机器人、陶瓷新材料等重点产业,围绕整器、整机、整车类产业,制定产业招商路线图,针对20多个细化产业,梳理了130多家招商目标企业,摸排出吉利农机、智通机器人、卡拉宝实业、黑牛食品、赛格电子、广州心里程、万顺新材料等有投资意向企业33 家。

  (三)夯实基础工作,力促务实招商。改版编印了投资指南、招商地图、城市商务手册、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,策划编辑了新版城市宣传片。围绕先进制造、文化旅游、高端服务、现代农业等重点产业,谋划了200多个对外合作项目。围绕重点产业的发展优势、承接优势和政策优势,编制了8大产业承接书,积极开展定向招商、合作招商、以商招商。

  (四)强化项目管理,提高推进效率。建立招商项目管理系统,对项目分类进行动态监测。定期编印《招商动态》、《项目通报》等要情专报。坚持每月筹备组织重点项目调度会,加快项目推进。认真落实项目帮办服务,为全市197个重点项目安排了124名招商帮办员,积极推进项目早签约、早开工、早投产。

  (五)加强队伍建设,增强招商能力。最大限度将局内人员向招商一线充实,招商人员由原来8人增至13人,成立了6个产业招商小组,分区域外出开展招商。另外抽2人组建重点项目科,加强重点项目跟踪推进。积极开展市县区双向挂职锻炼。在全市招商系统持续开展业务大练兵活动,组织开展业务专题培训12次。

  三、工作体会

  当前经济形势下,我市招商引资不仅要保持总量快速增长,更应当突出产业招商,不断提质提效,促进产业转型升级。一是要坚持产业招商。要紧盯行业龙头企业,集中进行攻关,着力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、投资规模大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,实现产业链的延伸和产业结构的调整。二是园区要形成产业特色。各园区要着力引进和培育1-2个特色产业,提升产业集群,做大产业规模,避免产业层次低、规模小、项目杂的现象。

  四、存在的问题

  一是在营造全市大招商氛围方面做得不够。虽然今年开展了系列专题招商、招商推介会等活动,但全市大招商氛围仍显不够浓厚,各县区和相关部门招商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,如何加快推进项目落地需要破题。

  二是在招大引强方面需要进一步强化。全市新签约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仅有13个,新开工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仅有9个。

  五、2014年目标和打算

  2018年将开展“产业招商推进年”活动,按照“围绕龙头抓配套、围绕配套招龙头、围绕集群促升级、围绕新兴抓引进”的工作思路,聚焦产业招商,强化以商引商,拓展板块招商,争取引进一批行业龙头企业,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。

  (一)总体目标

  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突破100个,其中30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9个;实际利用市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700亿元,其中,利用省外亿元以上项目资金630亿元。

  (二)工作重点

  一是深化产业招商。锁定重点区域、重点产业、重点企业,做到一个产业明确“一个招商路线图、一个目标企业库、一套班子和一个招商方案”。

  二是创新活动招商。全年谋划开展13场专题招商活动,确保一个重点产业、开展一次招商活动、达成一批产业合作项目。

  三是探索板块招商。选择我市有条件县区,探索合作设立产业园区新模式。

  四是着力提升招商效率和水平。积极开展招商引资“效能评级、效果评估、效益评价”工作,强化项目签约率、开工率、开办率、资金到位率、项目履约率等指标考核,克服当前招商引资重数量、轻质量,重引进、轻管理等倾向,避免盲目引进、低水平重复建设。

  刚刚过去的一年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市商务局局积极发挥整体合力,扎实做好各项工作,全市商务工作取得新进展。

  市统计局重点工作班子述职报告三

  一、2017年主要目标完成情况

  2017年利用外商直接投资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进出口三项指标均跨入全省第一方阵,综合排名分别居全省第3、第4、第5。其中,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9.68亿美元,全省第4;同比增长32.2%,全省第3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4亿元,全省第6;同比增长14.7%,全省第4。实现进出口 15.8亿美元,全省第8;同比增长38.92%,全省第4。

  二、重点工作完成情况

  (一)一个突破,口岸建设全面提速

  争取到上海铁路局投资2亿元打造蚌埠铁路无水港,争取到省商务厅支持打造皖北货运集散中心,争取到合肥海关支持蚌埠申建皖北保税物流中心。口岸累计进出口货量44.27万吨,超过国家一类口岸运量标准,是2012年的3.86倍,陆运口岸增幅全省第1。新开通蚌埠至上海、蚌埠至宁波集装箱快线。

  狠抓异地报关回归。实现a级企业倍增、货量倍增、通关效率倍增、关税倍增,特别是关税首次破亿,约2.4亿元,增长289%。争取省进出口检验检疫局支持蚌埠建成皖北食品、农产品区域检测中心。

  (二)三个进位,跨入全省第一方阵

  1、实施大通关,进出口逆势上扬。实施大通关,迅速出台促进贸易便利化16条措施,与上海、镇江港口等实现区域快速通关,首次实现本地报关本地验放。抓产业和贸易融合,推动丰原与华芳、中粮与开来纸业等开展贸企合作、代理进出口等,进口增幅居全省第1;抓贸易与金融对接,推进与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战略合作,政策性贷款余额6.4亿元;推进公共平台建设,获得补助资金量省内第一;加快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基地、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建设,孵化进出口实绩企业90家;抓包保责任制,实现企业包保全覆盖,新增进出口备案权企业124家;抓国际市场开拓,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28次。

  2、抓好对外合作,外资外经不断攀升。精心组织2017皖港经贸交流活动等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,签约外资项目6个,合同利用外资额9.6亿美元。优化招商引资结构,鼓励类产业占70.2%。结合商务工作,先后引进中远集团、浙江三替等行业龙头企业。积极为企业争取省、市“走出去”专项促进资金,规范“走出去”企业管理,利用对外投资项目带动我市设备出口。

  3、激活中心商圈,市场网点建设加快。启动新一轮商业网点规划修编。跟踪协调全市重大商贸项目建设, 19个项目列入省级调度的“861”重点商贸流通项目。目前,万达广场、国际汽车城等一批商贸项目开业运营,拉动消费成效凸显。指导宝龙、华夏街区提升改造,引入大润发等入驻淮河文化广场商圈,增强商圈辐射力,聚集人气。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150户,新增数居全省第4。

  (三)五个亮点,开创商务发展新局面

  1、划行归市效果明显。创新开展划行归市试点工作,小商品批发向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集聚、农副产品批发向海吉星农产品批发市场集聚,批发市场覆盖半径已扩大到省外,商业格局进一步清晰,取得了“1+1>2”的效应。

  2、试点工作深入推进。全国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基本完成,培育的家政龙头企业数居全省前列,建成家政服务网络中心。全国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平台试点稳步推进。省级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取得进展,已完成1个分拣中心和40个回收站亭的建设。新获省级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,当年即建成商贸中心4个、农家店12个,2个配送中心正在施工中。新获批省级商贸服务区建设试点。

  3、电商发展未雨绸缪。起草了发展电商政策,积极培育o2o模式的本地生活主流平台,培养、扶持电商企业55家。仅“双十一”当天,有1家电商企业销售额突破1000万,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经营户10家,10万元以上的企业和经营户120家。

  4、民生商务惠及百姓。“五位一体”(放心肉、放心菜、放心购物便利店、放心早餐、放心家政)放心工程受到群众欢迎,建设和改造40个农家店(直营店)、2个乡镇商贸中心。新建和改造菜市场5个,农产品进超市30家。

  5、商务执法、行政审批提质提效。牵头开展“打击侵权假冒工作”,共查办侵权假冒案件2700件,移送案件6起。率先实行领导窗口坐班、业务科室负责人 “上门问诊、窗口坐诊”、前后方在线联动“会诊”等制度,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。全年共办理各类审批事项660件,提前办结率达到100%,群众满意率达到100%。

  三、体会

  (一)谋划项目站在区域角度,更易获得上级支持

  我们从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角度出发,提出把蚌埠建成皖北货运集散中心、建设皖北保税物流中心,为省支持皖北发展提供了支点,迅速得到了省商务厅、合肥海关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。

  (二)整合条块资源站在对方角度,更易获得响应

  整合条块资源,需要“共赢”理念。我们向上海铁路局提出《建设蚌埠铁路无水港,共同开发皖北货运市场,提升铁路效益的建议》、向行业龙头企业浙江三替集团提出《共同完成商务部家政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建议》等,均得到对方积极响应。

  (三)行业发展站在企业角度,更易获得配合

  商务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企业的发展。为加快全市批发行业转型升级,我们从帮助新企业的角度,邀请蚌埠义乌国际商贸城、海吉星等作为批发市场划行归市试点工作的承载方,得到企业的大力配合。

  四、差距、问题

  总的来看,2017年的商务工作取得了积极的进展,但是与“重返第一方阵”的目标、对标赶超“芜马”的任务相比,仍然存在着总量不大、结构不优的老问题。外贸方面,贸易结构不合理、贸易观念落后。我市进出口对标马鞍山市,我市增幅高出马鞍山市39.4个百分点,但总量却低于马鞍山市19.2亿美元。外资方面,全年新批外资项目仅8个,过亿美元项目没有,缺乏后劲。我市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对标马鞍山,我市增幅高出马鞍山市16.6个百分点,但总量低于马鞍山市 5.11亿美元。我们不仅要把握“弯道超车”的机遇,更面临着“腾笼换鸟”的挑战。

  五、思路

  2018年商务工作主要预期目标: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%,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;进出口增长15%,高于全省5个百分点;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6%,高于全省1个百分点。围绕上述目标,重点抓好以下工作。

  (一) 打通外贸、外资外经、城乡流通三大通道

  以铁海联运为抓手,加快保税物流中心、铁路无水港建设,引进普洛斯等物流行业龙头企业,打造皖北口岸经济区。一是打通外贸通道。实施通关便利化,完善外贸促进政策,调整进出口结构,吸引外地报关逐步回归,促进外贸稳定发展。二是打通外资外经通道。坚持“引进来”与“走出去”更好结合。创新招商理念,瞄准世界500强,紧盯大项目,提升利用外资水平;加强走出去企业孵化培育,实现走出去多元化发展,加快走出去步伐。三是打通城乡通道。全面推进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,加快农村商品流通体系建设,创新开展社区公益商业体系建设,完善社区网点配置,打造15分钟便民消费圈,加快流通业态健康发展,深入开展双百活动、名品“五进”活动。

  (二) 实施市场、项目、品牌三大战略

  以划行归市为抓手,推动批发市场大整合、大聚集、大提升,增强批发市场吸引力,扩大辐射面。跟踪服务重大商贸项目,引进一流的商贸流通企业,提升我市商贸流通业整体水平。加快商业街区建设,准确定位,做出特色,建成“城市名片”,打响地方特色品牌。

  (三) 创造服务外包、电子商务、行业协会三大亮点

  抓好政策储备,争取国家、省级试点,创造商务工作亮点,为建设皖北商贸流通中心争取更多支撑。积极推进服务外包试点创建工作,促进服务外包产业发展,提高服务外包总量。发展电子商务新模式,加速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和传统产业电子商务应用,推动电商产业园建设,形成经济发展新增长点。加强行业管理,指导行业协会创新性开展活动,以协会发展促进行业发展。

热门文章